close

這也是別本書裡提到的參考書,不然這種書名我還是覺得是譁眾取竉的,雖然讀完後再來看,書名一點也沒錯... 唬爛的商業手段已經讓我們沒法子簡單判斷是非好壞了?

 

終於對指數基金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多了解一點了:

指數基金:就是一般共同基金,只不股他的成份股就是參考對應的指數,而不是由經理人自行判斷。當有人投資,基金的資金變多,就再去加碼股票,有人贖回,就賣出股票(所以理論上也可能會有恐慌性贖回的情況?)。當然也可能因為基金規模變小而收掉吧?價格是由基金公司看每天股市收盤結果計算出價格。

指數股票型基金:是由發行券商找到一些金主(法人機構投資者?)依對應的指數去買下相當量的股票,然後分割成小小的憑証之類的東西,然後把他當成股票在股市上流通交易。價格是在股市上由買賣雙方自行喊價搓合而成,當然理論上這個價格是會根據個股當日行情去產生變化(不過說真的,我買ETF怎麼會知道該喊多少價,除非我認真去把成份股算一遍)。也許會發生有行無市的狀況?

 

然後我的猜想是:由於指數基金成本低廉,是取得市場報酬率的最佳方式,如果大家都買指數基金,市場交易量變會滅少(只要指數的成份股沒有異動,基金也無需更改持股),那麼券商還賺什麼呢?雖然說這個狀況其實是不大可能發生,但指數基金漸為人知是不爭的事實。券商也想搭上這個熱潮,所以推出指數型股票基金,本質上他也是指數基金沒有錯,不過他喊出來的特點就是,他可以在股票市場上交易,可以"即時"反應市場,說穿了,又是回到投資人認為自己可以"買低賣高"的方式。在形式上是由買賣一檔股票演變成買賣多檔股票,但本質上,仍然是意圖打敗大盤。所以交易指數股票型基金,可以說是以包裝過的股票在交易而已。

這並不是在說指數股票型基金不好,如果都是買下來長期投資,則指數基金與指數股票型基金應該差異不大,可能就研究一下費率哪個比較便宜。可是如果被指數股票型基金"長期可以投資,短期可以賺價差"的說法給吸引,作出買賣的動作的話,一則買賣手續費及稅款等成本會增加,一則違反長期持有複利的效果,所以會變得。不過相信自己眼光的人所在多有,這個東西應該還是會持續下去。

 

為什麼主動基金過去的績效沒有參考價值:因為經理人也無法明確說出來為什麼他的績效好,如果他知道,他可以複製,他就可以一直成功。而這點是被動式基金可以說明的:投資整個市場(分散投資),壓低成本,所以被動式基金能創造接近市場的報酬率。

 

非全市場的指數基金好不好?應該不好,因為他打破了分散投資這條規則。

 

 

 

相關學習筆記:

098 - 基金 

107 - 殖利率 

109 - 殖利率

111 - 0056 

116 - 奇摩股市 

123 - [讀書]一天10支漲停板 

127 - [讀書] ETF投資入門 

130 - [讀書] 買指數型基金就對了 

135 - [讀書] 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 

138 - [讀書]買對基金賺大錢 

142 - 指數化投資 

147 - [讀書] 綠角的基金8堂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屁啦屁啦 的頭像
    屁啦屁啦

    玩小車的小屁孩爸

    屁啦屁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