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到另一種規律投資的方法:定期定值 - 就是讓自己的資產以每期一定的速度增長的投資方式,以下是範例,假設一開始淨值是10元,定期定值希望每個月增值3000元:
日期 | 淨值 | 定期定額投入金額 | 買入股數 | 累積股數 | 累積金額 | 定期定值投入金額 | 買入股數 | 累積股數 | 累積金額 |
1/1 | 10 | 3000 | 300 | 300 | 3000 | 3000 | 300 | 300 | 3000 |
假設2月初,基金淨值變成8元,定期定額仍是投入3000元。而定期定值就比較麻煩,1月時買了300股,但因為淨值變成8元,所以原本的3000元變成2400元,少掉了600元,為了讓累積金額依照原來每個月3000元的計劃增加,所以2月要投入的金額是 3000+600=3600元
日期 | 淨值 | 定期定額投入金額 | 買入股數 | 累積股數 | 累積金額 | 定期定值投入金額 | 買入股數 | 累積股數 | 累積金額 |
1/1 | 10 | 3000 | 300 | 300 | 3000 | 3000 | 300 | 300 | 3000 |
2/1 | 8 | 3000 | 375 | 675 | 5400 | 3600 | 450 | 750 | 6000 |
假設3月初,基金淨值變成12元,定期定額仍是投入3000元。而定期定值的部份,累積買了750股,但因為淨值變成12元,所以累積變成 9000元,剛好是原訂計劃的金額,所以3月不再投入
日期 | 淨值 | 定期定額投入金額 | 買入股數 | 累積股數 | 累積金額 | 定期定值投入金額 | 買入股數 | 累積股數 | 累積金額 |
1/1 | 10 | 3000 | 300 | 300 | 3000 | 3000 | 300 | 300 | 3000 |
2/1 | 8 | 3000 | 375 | 675 | 5400 | 3600 | 450 | 750 | 6000 |
3/1 | 12 | 3000 | 250 | 925 | 11100 | 0 | 0 | 750 | 9000 |
其實兩者的特性都是:價格低時多買,價格高時少買,只不過定期定值會作的更激烈些,在2月下跌時,定期定額買了375股,而定期定值硬是買了450股。再來看報酬率,定期定額是11100/9000=1.23,而定期定值則是9000/6000=1.5,不過這是因為舉的例子的關係,實際變化上就不一定是誰會贏。而且定期定值有個問題就是,他已經假定他每個月的資產增值上限,所以他3月不再買入,但如果4月淨值再上升,其實他就等於放棄了3月加碼買入的機會。也許當初設定的增長速度是4000元,會讓他得到更多參與上漲的機會,但反過來說,如果下跌的太厲害,最後可能要投入的金額是投資者負擔不起的數字?而且定期定值,變成每期要去算當期的累積價值,這就不得不關心一下價格,也就很容易被價格波動影響心情,所以我個人認為還是定時定額這個方式輕鬆簡單一點。
2. 定期的主要目的是在求時間上的分散,避免在一個時間點作投資,就相當於指數投資是在求標的的分散,避免賭博式的押在一個個股上,而時間分散的投資方式可能帶來的一個效果就是壓低購買成本,但不一定是必然的結果,如果運氣很差,也可能是買到高於平均的價格。另一個目的是利用規律性的投資來減少時刻關心價格而帶來的心理壓力。
相關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