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抱著好玩的心情借了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寶來投信的人,而我所知道的指數基金是由他們發行的,總覺得應該會有偏頗的地方。
不過看來還是有所收穫,首先,我終於知道"元大寶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和0050(元大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是不一樣的東西,原來前者是一般的開放型基金,所以是向基金公司購買,其價格是股市收盤後,由基金公司計算出來的,一天就是交易一次;而後者是是股票型基金,我不是很了解定義上的差別,但他是在股市開盤時直接交易,可以融資融券的樣子,價格是由一般人自行決定買賣價,就像一般股票買賣的方式。
不小心又看到一個 元大寶來台股指數基金,在名稱上看不出來到底和加權股價指數基金有什麼不同。看了一下詳細內容:
台股指數基金:追蹤台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表現之投資組合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本基金投資於中華民國之上市及上櫃股票、承銷股票、指數股票型基金、可轉換公司債、債券換股權利證書及進行指數股票型基金之實物申購買回。
怎麼前者比較像我以為的指數基金呢?後來再看了一下公開說明書,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比較是那種阿呆的完全複製法,而台股指數基金,在是在成份股中自行選擇覺得比較佔優勢的股票加以買賣,所以基本上是打著指數基金名號的主動式基金,看一下費率就能夠發現差異:
台股指數基金:經理費(%)1.20。保管費(%)0.15。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經理費(%)基金淨資產≦80億為0.7%,基金淨資產>80億為0.6%。保管費(%)0.10%。
補一個卓越50基金的費率來參考一下:經理費(%)0.32%。保管費(%)0.035%。
有趣的來了,我看這本書時,他提到了另一本書:《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目前我正在閱讀中,不過他的主旨是在說:基金經理人其實是沒辦法長時期幫你創造更多財富的,所以我們來看一下是不是這樣吧:
基金名稱: 元大寶來台股指數基金 | 資料日期:2013年12月 | |||||
總報酬率(%) |
三個月 | 六個月 | 一年 | 二年 | 三年 | 成立迄今 |
5.21% | 9.12% | 13.16% | 24.90% | 尚無資料 | 1.39% |
基金名稱: 元大寶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 | 資料日期:2013年12月 | |||||
總報酬率(%) |
三個月 | 六個月 | 一年 | 二年 | 三年 | 成立迄今 |
5.58% | 10.62% | 16.05% | 31.63% | 9.38% | 70.03% |
基金名稱: 元大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 | 資料日期:2013年12月 | |||||
總報酬率(%) |
三個月 | 六個月 | 一年 | 二年 | 三年 | 成立迄今 |
5.68% | 7.36% | 11.59% | 25.44% | 5.65% | 126.43% |
由數字上看來似乎真的有那麼一回事,所以我應該趕快把手上的主動式基金都去停一停,通通給轉去真正的指數型基金。
話說加權股價指數基金和卓越50基金還有什麼差異呢?我能想到的是:前者是基金公司發行的共同基金,所以他就有除了經理人操盤之外的優點:門檻低、可以定期定額投資;而後者... 我還想不出他有什麼不一樣的優點?融資融券算嗎?因為我不作,所以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優點,有一個可能是他沒有贖回的壓力,所以不會因為要贖回被迫在不適當的時間把持有的股票賣掉,較不易錯失賺錢的機會?想到了!也有可能是他的變現比較快,不像共同基金要T+3日才完成?
相關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