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是要說有些投資致富的途逕,投資顧問實際上並不告訴我們,我以為是靠書名來嘩眾取竉的書,根本不想看。是因為看了 130 - [讀書] 買指數型基金就對了 之後,看他裡面有介紹,所以才去借來看。看的結果結論大同小異,不過理由大大不同,因為,投資顧問的確有事不想告訴我們的事是:投資顧問其實是沒有能力讓我們賺更多錢的。
那他怎麼看呢?
1. 價格:真實價格真的存在嗎?我們有辦法例出所有參數來計算出一個真實價格嗎?價格不是應該是個人需求及慾望反應出來的東西嗎?基金經理人如何預測股價的變動呢?影響的因子那麼多,即便他能掌握比一般投資人多的訊息,但在那麼多的影響因子裡,他所知道的可能能也是微不足道的那一小部份,而那一部份,他有辦法得到,其他經理人一樣有可能會得到。而像過年後的大跌,哪個經理人能預測到?而且能說明為什麼?基金經理人也許因為短暫掌握了一些資訊,可能會讓他在某段時間的績效很優異,但以長時間來看,績效是不會好的。
所以
2. 價格的變動是一種布朗運動的路徑,亦即 連續但不可微分,也就是不可預測。
根本沒有人能預測的東西,賺賠完全是靠運氣,所以經理人怎麼敢保証未來績效呢?
其實有些地方還是會覺得怪怪的,不過他說,如果真的有人能長時間打敗市場,翻開基金的歷史記錄,如果有,一定很容易就留名了吧,而且應該很多吧?但是沒有,所以這說明什麼呢?經理人要長時間打敗市場是非常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我的基金擺在那裡的確有賺啊?後來仔細想想,有幾個問題是以前沒想過的:1.同時期內,整個市場的狀況如何?因為沒有個比較值,所以雖然我有賺,但可能不如基金所宣稱的賺比市場多(也許連一樣多都不到) 2.雖然經理人的選股不見得有發揮作用,但至少定期定額以及放長期是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前者有機會拉低成本,後者則是讓複利發揮作用,因此我能看到一些成績。
只是有時候知道一件事跟真的會作一件事真的是有天差地遠的距離,我進場買了指數基金,然後明明知道這樣應該就夠了,偏偏還是會加買其他股票,自己都搞不懂是什麼心態了?還是隱隱覺得要相信自己?下週應該再把以前的股票來處理一下了。
相關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