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這個梗很有趣 - 靠腰。

教練和老師都一直說動作是靠股來帶動,而不是腳。習慣很難改,腳要往右,轉一下就過去了,偏偏其實應該是身體先動然後再把腳帶過去,不然就沒那個味道了。

 

鄭氏太極拳目前只教了 預備式和攬雀尾 而已,所以都專心在練太極步。

果然重心只放一腳的感受完全不同,早上練習時微微半蹲時腳居然會抖!呵呵,實在太欠操了。

奇怪步伐感覺不能跨太大步,不然後坐時好像重心移不大過來,可是老師個子不高好像沒有這個問題?要再仔細看一下他怎麼作的。

後腳往前時,要求頭的高度不能改變,這個也蠻難的。感覺是因為重心移動後,整個重量變大,所以向上的力量變大,拿捏不好時,就會出現上移再下來的動作。

還有教練說後腳移到前腳旁,要再跨出去時,會有一個沈的動作,是用意念把重量移到腳掌到地上,會因此放鬆,不過我還體會不出這是什麼意思。

腳的動作有勾和攆(只知道這個音,不確定是什麼字),搞不清什麼時候要勾什麼時候要攆,上次教練說了,勾和攆會影響步距,所以架和小架會有不同,不過現在可以先記得要動就好了。

感覺上動作熟悉後就可以增加流暢度,原本的習慣當然是像作體操那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每個動作要作到一個定點才換下一個動作,但也許這就破壞了太極的流暢。考慮到這個動作與下個動作的相對位置,增加一些曲線,似乎就可以讓動作接續得比較好。

 

其實我看了網路上的影片,即便同樣是鄭氏太極拳,也會有所不同。單一個預備式,有的人是身體不動就直接跨腳出去了,也有的是身體要旋轉才跨腳,要說前者就比較差嗎?再往下看也是有模有樣的(當然是以我這種門外漢的眼光來看的)。而類似這樣的動作,又是教練們要求的地方,有時真讓人無所適從。至於這些地方影響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是不是都能說出個什麼道理來?太極會有這麼多門派,要練到怎麼樣才會覺得自己可以獨立出一個新的派系出來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太極拳
    全站熱搜

    屁啦屁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