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總是要來個新年新計劃,期望有新進步,但免不了總是三分鐘熱度,有沒有方法可以把新計劃新行動持續下去呢? 找到了一個 app - iBetter
這東西概念很簡單,就像吃個餐廳、到訪某個地方,總是習慣打個卡來留下足跡。同樣的,對於想「持續」作的事,一樣可以用打卡來記錄每次的進度,藉由一次次的打卡,來掌握自己的進度,也可以視為是一次次的進步,然後達成目標。
我用相反的順序來介紹這個 app 吧:
過年總是要來個新年新計劃,期望有新進步,但免不了總是三分鐘熱度,有沒有方法可以把新計劃新行動持續下去呢? 找到了一個 app - iBetter
這東西概念很簡單,就像吃個餐廳、到訪某個地方,總是習慣打個卡來留下足跡。同樣的,對於想「持續」作的事,一樣可以用打卡來記錄每次的進度,藉由一次次的打卡,來掌握自己的進度,也可以視為是一次次的進步,然後達成目標。
我用相反的順序來介紹這個 app 吧:
遇到一個人,他說:「我真的運氣很好,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會有好的運氣」。他說:「我又不愛跟人家爭,人家想作的,我就讓人家作,人家不想作的,我就讓人家作,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常常運氣就很好」。不知道怎麼搞的,我聽到這種說法時,常常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明明是在說:就是因為我這樣作事的方式,讓我運氣很好!這絕對不是什麼「不知道為什麼」,我除了告訴你我有好運氣之外,還要告訴你我有好性格,然後作人要低調,所以我應該要宣稱:「不知道為什麼」,而且我不強求,都是人家不要的我才拿來作,如果他們硬要作我也不會搶。唉呀,一切都不知道為什麼!
又有一個人說:「我真的運氣很好,一路上遇到的老闆都很挺我」這人閉口不談他為了工作貢獻了什麼,不講他花了多少心力在這上,所以贏得了老闆對他的信任,以至於老闆都挺他。他口裡講出來的只有老闆挺他,對生活充滿了感恩,謙卑地說自己運氣很好。
高下立判
我喜歡吃麵食,麵、包子饅頭、水餃鍋貼什麼的都愛。
到目前住家附近的店裡去吃水餃,賣的有高麗菜和韮菜水餃。我不大吃韮菜水餃,因為吃多了會有一種怕怕的感覺,所以點了十顆高麗菜和五顆韮菜,後來老闆來問韮菜多一點好不好,我很不好意思的說我比較愛高麗菜,後來想想,老闆應該不知道我想要說什麼吧。
又去了一次,點了一樣的東西,上來一看,這韮菜應該有七八顆吧!懶得去跟老闆爭論,默默就吃下去了。
不是韮菜水餃好不好吃的問題,而是老闆怎麼看待自己的工作,怎樣對待客人的問題!後來想想,他們自己出去用餐時,難道會預期上來的東西跟自己點的東西不一樣嗎?會覺得這樣都無所謂?如果不能接受,那老闆又是怎樣看待自己對待客人的方式?水餃不夠,再包就有了,真的不想包,好歹騙客人說賣完了。隨便上給客人是在幹嘛,菜單上明明寫清楚每一種要幾顆,如果當初有照著放下去,怎麼可能煮出來會不一樣?如果很多人的一起煮,那就表示其他也有人吃到不是自己點餐的內容
生意好就忘記一開始時戒慎恐懼經營一家店的情形?生意好就忘記其實客人是衣食父母而不是納稅人? 有沒有初心?還是只是錢而已?
怎麼會有這樣的感慨呢?
最近被高中同學找到,原來畢業已經到了一個關卡的年限,所以開始想找回失散的同學。但也在此時,了解到已經有兩位同學不幸離開這個世界。
又有一位前同事在臉書上消失了很久,打手機先是沒人接、後來變未開機,臉書上他的朋友們都找不著他。因為他本身有生病的關係,讓人有不好的聯想。
於是覺得,我們能夠活到今時今日在此發發廢文,其實也蠻需要相當的運氣的,不是嗎?像不幸離開的同學,有人莫名奇妙的腹部出血,大概一週的時間就走了。在這個部份,人力所能控制的實在太少了,可以說根本沒有。所以,平安渡過一天,還能回家見到臭小孩,都是值得珍惜的一件事。(以後跟臭小孩相處,一定要好好把事情處理完,不要帶著生氣的情緒離開彼此,以免造成遺憾)
一直都有捐血的習慣。這次捐血中心的黨產事件的確在我心中有了些振盪,其實之前也曾經想過為什麼會有一個這樣的組織,不過由於這是好的事情,想想也就不了了之。這次是因為事情似乎鬧大了,才讓人仔細思考這個單位的問題。說是問題,但我要先表明我沒指的不是那些工作人員,我遇過的醫護人員,大部份都很好、很有耐心、有熱忱。那我在懷疑什麼呢?其實就是這個單位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存在?他是民間單位卻處理的是全民無償捐獻的公益活動,主要的問題在於他內部公開透明的程度,國家對他能有多少的檢驗與控制? 記得在報章雜誌上曾經看到一個似乎是創會員老之類的醫護專家出來為葉金川說話,關於那段歷史,我並不了解,但基本上我想一定很辛苦的歷程,我也不能亂亂抹滅掉;但我覺得可惜的是:即便是很有熱誠的人、很有想法的人,為什麼要告訴我目前在人治的狀況下,一切都進行的很好,而不願意讓他變成一個法治的機構?他目前敬佩的人,到底能再帶領這個單位多久?他有什麼辦法保証未來的領導人也都是很有品德良心的人?如果他沒有辦法保証,那麼讓這樣的一個單位制度化又有什麼不好呢?
扯遠了,這次捐血中心提早預告要送捐血車小汽車當禮物,這讓我等了好久,甚至算好時間決定請假才能換到想要的車子。
於是,先到公園號捐血車用LINE粉絲換了一台車,看看現場待候的人有點多,於是決定轉戰南海捐血室。走過去的路上順道在中正紀念堂玩了一下寶可夢。驗血的時候還跟護士聊了一下,原來上次血又有點油,我居然沒有注意到單子上的說明... 所以這次他又幫我先驗了一下,結果還是有點濁,唉~~~好擔心這樣不能捐,結果護士說現在很缺血,所以還是讓我捐,Bingo
應該有人會用惡夢的開始來描述這段經歷,但我覺得是沒那麼誇張,但還是想記一下。
針插進去之後,護理人員就覺得有點慢,我也沒仔細看就說我的血本來就流得比較慢,這是實話,所以我也不是很在意,不過流一流機器卻叫起來了,然後那個人就仔細檢查我的狀況,移動一下針,移一移似乎找到一個滿意的角度,也叫我手要繼續握放,想說OK了,就沒再理他了。沒想到後來似乎又不行他,第一個人感覺無計可施,又找了第二、第三個人來幫忙。第三個人來弄時還真的有點可怕,痛是不會痛啦,就算會痛也是可以忍耐的程度,因為本來就是要來捐血的,可怕的地方在於針頭應該有兩三公分長吧,他把針頭稍微拉出,然後往前整個刺入,這個動作其實是無感的,但是那麼長的針頭沒入自己的手中看起來還是蠻...震撼的,這位看來是高手的人弄完後,血好像有再流,於是他就再去處理另一個捐血者,等到他再回來時,發現血又停了,他再處理處理,最後決定放棄,拔針,然後幫我冰敷再給了個藥膏才放我走。
之前參加公司裡社團的課程,由熱心的同事來上課,內容有基本的,也有些進階的,不過最重要的是實際的練習。練習好是好,不過有些缺點,就是可能要同時練很多東西,比如球已經打不好了,又同時要有速度去來回跑,弄得精疲力竭又打不到球,有時還真是蠻挫折的。練了一段時間,覺得應該要有進步,但實際去打球,又覺得好像學的沒用上,還是覺得打不好,尤其是轉身這個動作,好像怎樣都學不會?
自己教臭小孩時,會提到比賽的輸贏,常常會告訴他:輸贏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有沒有努力。話講一講,自己也會問自己到底相不相信自己講的?是不是真能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他往後有輸贏的結果? 我漸漸覺得是,我也開始覺得這才是一種健康的心態:盡力,然後聽其自然。
後來參加社團裡的比賽,似乎跑動有比較快,比較不會釘在原地,切球比較能接得到,也多了些攻擊性的回擊,感覺還不錯,似乎有些成效。不過接下來連續輸了好幾場,感覺又被打回原形,非常沮喪!碰到球速比較快的時候,就莫名其妙隨著對方起舞,什麼切球小球通通忘記,偏偏自己不夠穩定球速又不快,有時就會大比數慘敗。應該要去找個教練專門上課一下!
昨天帶臭小孩去玩水,遇到一件鮮事:
話說有一家人,帶著兩位年紀較大的女性,我一開始搞不清楚是誰,後來才知道一個是奶奶,一個是外婆。之所以會注意到,是因為這種玩水的場合,似乎比較少看到年紀大的人,特別是女性,倒不是有什麼偏見,但我想她們可能也不想把日漸走樣的體態展現在眾人面前吧?而這兩位,皮膚黝黑,一看就是有在運動的感覺,大腿小腿感覺都很精實沒有贅肉(不過還是會注意到靠近屁股的地方比較鬆弛,那裡應該比較難練吧),這是我一開始對她們的印象。
真正讓我注意到她們是最後她們要離開的時候,話說她們有兩個孫女,最後換好裝後,其中一位(甲)就給孫女披上一件外套。後來甲走開後,乙就對孫女碎碎唸:天氣這麼熱,你還穿羊毛外套?(我只知道那是很薄的外套,至於是不是羊毛材質我也搞不清),然後就把外套脫下來。接著甲回來了,發現孫女沒穿外套,開始質問孫女為什麼沒穿,一直唸,然後乙受不了了,就說太陽這麼大,天氣這麼熱,怎麼還要穿外套?甲就回著說:剛游完泳回來,等下坐車有冷氣,這樣容易感冒,又問孫女外套丟到哪去了,她一直強調丟... 乙說:可以等坐車的時候覺得冷再穿,甲又說:等覺得冷的時候就感冒了! 後來乙好像要放棄了,就讓孫女去穿外套,然後甲應該氣到了,又不讓他們穿,然後又一直在那邊酸言酸語。
當然從我的描述,甲是比較機車的,就算不機車,我的理念也和乙比較相近,不過這都無關緊要。我比較好奇的是:怎麼女人好像比較容易覺得自己是對的?很容易就堅持己見?我們無從得知甲乙兩個人的作法誰對誰錯,重點在於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處理?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道理,接下來呢?乙說先不要穿等上車會冷再穿不算是提出來一種妥協式的解決方案嗎?難道一定從頭到尾都照甲的方式作才對嗎?
很感慨為什麼女人會有這樣的天性?不知道這樣的東西在日常提供的幫助是什麼?
誘騙臭小孩把阿公給他的零用錢存起來,答應幫他作相片書,這孩子倒也慷慨地答應存兩本的錢,一本作給阿公紀念,一本自己留著。
只能說健豪的價格實在是有很強的競爭力!A4騎馬釘,八頁30元,之後每八頁加24元。想說大概花個一兩百元,可以作出一本像 Taipei walker 那樣的雜誌書應該也不錯,就用之前去玩的相片來作,即使效果不好就當成花錢買個經驗吧,結果如下:
側面看起來真的有點像雜誌,不過我內頁的紙似乎選太厚了(選紙張時發現都一樣價格,心裡有點貪心的告訴自己:厚一點的應該比較好吧,拿到書後覺得應該是不需要才對)
下定決定改變態度好好練習羽球!
高手同事開始由步法教起,觀念大致有了,但實際操作時就會亂了手腳,還會因為怕打不到球偷偷起跑,然後更慘。來回跑了一下子居然出現軟腳軟手的狀況,真是不知道自己以前怎麼打球的。但也因為發現了這狀況,讓我原本打算去運動中心的念頭給打消了,看來應該要先把體力腿力手力都加強一下,不然去到運動中心,沒幾下就操死在那邊,失去要好好練習的打算?
最近練習時,同事要找人示範,我曾經直接跑上去,後來同事都習慣找我。看來這也不是什麼壞事,如果我抱持的態度是讓教練可以直接指導我,而不是只顧慮自己打得不好會出醜,那麼收穫的確是直接而豐富的。像向後移動時,我總會忘記要轉身,導致後退的速度太慢,後來同事就叫我練習時後退打球一定要用殺球,我原本以為他覺得我打得比較好所以叫我用殺球,結果原因是因為我轉身作得不好,強迫我殺球會讓我一定作出轉身的動作。呵呵,雖然理由是殘酷的,但還是幫了不少忙。
然後我也發現真的有人是... 沒什麼幫助的人,有同事跟我聊天就說練習是沒用的,原因都出在年紀上!這次突然有了自覺,他正在彷礙我進步成長!我不知道他這樣說的理由是什麼,怕我會比他厲害?但總之他是這樣說了,以後... 知道了
之前在朋友的FB上看到一則訊息,看來參加者都是直接把訊息複製貼上:「今年想過與眾不同的耶誕節,讓孩子收到來自遠方的神祕禮物嗎?徵求6位媽媽/爸爸參加神秘聖誕老人活動!只要送一本書給ㄧ位小朋友,你的小朋友將因為這小小付出,收到大大回報的36本新書!準備好給孩子們神秘驚喜了嗎?請快快跟我聯絡,我會告訴你到底遊戲怎麼玩。沒有比這更好的方式來豐富小朋友的家庭藏書了!」
當時我也沒特別注意,不過他有個朋友(A)好心在他的FB上回說這類似老鼠會的活動,他覺得不是,覺得只要自己的出發點是良善的,那就夠了。
最近,在自己親近的家人FB上,看到了同樣的訊息,所以,我就把聽到的資訊也回給他。結果有正義之士(B)出來發聲了,說這只個遊戲,目的是交換書而已。
這個反應倒引起我去深究的興緻(我承認,我猜想他是一個上線,所以我的言論打到他了)。
OK,換書的確是不同的點子;收到陌生人的禮物也是好點子;但更吸引的人是不是:小小的付出可以得到大大的回報? 我不否認,參與活動的人大多抱著好玩的心情,但我捫心自問,如果是我參加了這樣的活動,沒有收到任何東西,心情是不是會不好?如果我真的看得很淡,那當然無所謂;如果我會介意,那我又何必打著只是好玩這種看似道德高尚的口號呢?就如同最一開始的那位不認識的A所說:「所以,只要抱著捐書的心態就好,不要想一定會有36本書的驚喜」,又說:「這個捐書活動不錯,你可以參考看看」,然後貼了個基隆市圖書館辦的捐書活動,捐三本書可以得到海種館的門票,這真的沒有比較好嗎?
在偶然的機會下遇到離婚的朋友,對於離婚後兩個人不能保持聯繫感到耿耿於懷,特別是原因是對方新的另一半的要求。
雖然同情,只是,想想也是詭異。離婚的那一刻,不就是因為再也沒有方法共同生活下去,而在當時所能作的最好的決定嗎?這表示在一起的痛苦遠遠大於感受到的幸福,再怎麼樣也無法忍受下去了。既然已經決定要放棄這段感情,放自己也放對方自由了。那麼當對方為了他的新的生活/幸福要捨棄對自己的感情(還有嗎?),這有什麼好怨恨的呢?聽起來無情,但不是事實嗎?
再來,若是因為對方比自己先找到下一段幸福而難過,更是不值。是要覺得對方怎麼那麼無情,這麼容易就恢復,就可以開始新人生?還是更慘一點,認為對方可以這麼快重新找到幸福,是不是代表前一段婚姻裡有問題的是自己,所以才沒有辦法再找到幸福?
我想,這也是課題的問題,什麼東西是自己的課題,什麼東西是別人的課題,若是通通攬在自己身上,對自己作出錯誤的評價,真的是不值得啊。
離婚的目的,應該是放兩個人自由,給予雙方重新獲得幸福的機會。若不能這樣,反而過得更痛苦,不如當初就不要簽字?不是想落井下石,只是想提醒自己,想辦法讓自己活得快樂是很重要的事,若是充滿著怨恨,真的沒什麼好處啊...
在 FB 上看到一個有趣的網站:Postcrossing
這是一個明信片交換網站,首先你要在上面註冊一個帳號,然後跟網站說你想要一個地址,這時網站就會根據設定,取一個人的地址給他,你可以看到這個人留下的資料,比如說哪裡人啊、住在什麼地方、想收到什麼種類的明信片等等。網站也會給你一個識別用的代碼,明信片寄出去時要寄得附上這個代碼,當對方收到明信片後,可以在網站上註記已經收到你的明信片。當有人註記已經收到你的明信片時,代表你也取得了「收到別人明信片」的資格,就可以開始等著收信了!
好像也沒什麼,似乎比交筆友還爛一些?不過也許是這種沒什麼負擔的低度連結,才是他會受歡迎的原因吧?
決定來玩玩看,用臭小孩的名字去登記,請大家寄各地的風景來,讓他多多認識這個世界吧
以前,和同事外出時,如果有坐計程車,資深同事常常就會出錢,對於我這種菜鳥來講,也是一種小確幸。
所以,現在有時我也會這樣作。
不過上次遇到一個不大一樣的狀況,下車後同事要塞錢給我,我說一點點沒關係,我來付就好了。他一直覺得不用,我也一直沒收。結果我在他的臉上看到了詭異的表情...
圖書館通知有本書逾期未還,可是我明明記得已經還了。心裡在想莫非是上上次還書時出問題,因為那次館員說放著就可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
跑去問怎麼處理,他先請我去圖書室幫他看一下書在不在,我看了是沒有,他說,可以將這本書先註記為聲明歸還,影響是會佔用一筆可借的數量,如果他們後來找到了,或者我找到了,就可以把這個註記拿掉,恢復成原來的量。
真是一個聰明的解法,因為沒有人知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才變成這個狀況。若讀者因為一本書沒還而永遠不能借書實在不合理,但如果大家都說書早就還了也是一個大問題。這個方法讓讀者可以繼續借書,但也有效扼止任意亂說的問題,真的不錯。
真的要解決問題時還是有好方法的。
昨天,去操場跑步,後來,發現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在跑道旁講話。
也許是談判?因為那個男生抓著那個女生的手。不是牽著,而是抓著。女生的手橫在胸前,而男生的手,感覺是不讓女生走掉的樣子抓著她。
覺得有點怪,但我還是跑了好幾圈。不知道那個女生會不會覺得這個世界冷漠的人真多。
又跑了一圈,那個男的把女生強壓在牆上不讓他走。我還是什麼都沒作,我告訴自己:如果下一圈他還是這樣,就要採取行動。
下一圈,他們走掉了。
有時看同事的相片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他們的天空感覺比較藍?後來才知道是偏光鏡的影響。
不是真正了解他的作用是怎樣,就查到的資料看來,真正的世界裡,充滿由四面八方射到我們眼眼的光線。而空氣中的粒子會造成光線漫射,造成看起來白白霧霧的感覺。偏偏光鏡的作用,據說有點像百葉窗的構造,可以讓光線幾乎是從某個方向射過來,減少雜七雜八方向的光線,然後顯示較純的藍色。
買了玩具型的偏光鏡來玩,試用結果如下:
其實左邊是用了偏光鏡的結果,因為擋住了其他的光,畫面反而變暗了,所以並不是什麼狀況下都適用,都會讓天更藍。
最近在排環島旅遊行程,有些地方和姐姐有不同的看法,結果她就問我到底想怎麼玩。
其實這個也是我後來在想的問題,到底我是一個怎麼樣的旅行者呢?說旅行者好像比較厲害,其實再想想,我就是個遊客,更白一點,我就是個觀光客!
旅行排的點,其實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點,頂多只是串連的方式不同,這造就了我的行程和別人的行程略有不同,但在眾多的遊客裡,其實絕大部份一定會和別人大同小異。到哪裡、吃什麼、住哪裡、看什麼,其實這不就是我在網路上尋找的東西嗎?我所作的,是跟隨前人的腳步,走他們走過的地方,看他們看過的風景,品嚐他們吃過的小吃。我想作什麼呢?就是親身到這些有名的景點去,實際看到體會到,見識一下。所以對我來說,比較像是親身體驗讀到的東西;就像是觀光客,每個景點沾到一下,說聲我來過囉,就算達成一項成就。沒錯,就是這樣,就算自己作了功課,最後的選項還是觀光客。觀光客有什麼不好嗎?那也只是我選擇的一種旅遊方式。
我有沒有辦法忍受到某個景點晃一晃之後,發現沒有什麼有意思的,而能夠安心地享受空閒的時間?有沒有打算與當地人閒話家常,覺得與人聊天比準時趕到下個點來得有價值?有沒有勇氣鑽到小巷弄裡去試試那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店家?沒有嘛!所以什麼深度旅遊、悠閒旅遊我看都算了吧,我就是想跟隨大眾的腳步,欣賞大眾認為的美,就是觀光客。
目前,就是求有的觀光客!
參加了同學女兒的葬禮,結果是在托嬰中心溢奶沒有發現,然後就這麼走了。
光想到那個畫面就覺得很難過,沒有能力的嬰兒,被自己溢出的奶弄到窒息;想到中間她承受的痛苦,心情就很緊繃啊。
* * * * *
看著小嬰兒的相片,想到傳統長輩不能來拜的習俗。那我呢?我又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出現在這裡?想想,我和她也就是芸芸眾生裡的兩個靈魂罷了,只不過這一世我比她先到,但下一世,她已經率先前往去等我了,我們,在時間的長河裡,就是兩個個體,不斷地輪迴於其中,這麼看來,又有什麼長輩晚輩可言呢。
隨即想到臭小孩,那麼我是不是也該用這個邏輯去對待他,尊重他這個個體,而不是把我的意見強加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