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以前抄下來的一段話:當我們總是很努力地想把他們變成更好的時候. 孩子可從來沒有要求我們變成完美的父母。

當時看得很震撼,對自己的態度與想法感到有些慚愧,只是,我其實也沒有當過父親啊,我的出發點應該也是有良善的一部份吧?

 

今天看到另一段話,大意是說: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

這句話我也蠻欣賞的,因為有時會想想自己對孩子說的話,到底是我有沒有立場這樣說呢?比如... 偏食,當然我知道吃所有東西都好,但我自己也偏食,不過我現在照常逼他吃,我想這個動作會一直持續到他發現其實我也偏食的時候,到時就會讓他自由選擇。可是其他比如分享,我自己能不能作到?如果他平常看到的我,根本不是一個能分享的人,那我還有什麼資格說他呢?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漸漸的,我發現自己也會改變一些行為,試圖讓他看到我是這樣的一個人,希望能讓他學習:

比如說路跑,支持我跑下去的一個原因是:我很希望能用自己的經驗去告訴他,遇到困難時不要急著放棄,多支持一下,忍受一點痛苦,最後還是可以成功的。

比如說我去參加他們學校的活動,老師要求家長也上台表演些什麼的時候,其實我會告訴自己,孩子也會希望自己的父母能表現些什麼讓他可以在同學面前驕傲一下,再者,如果我想要鼓勵他勇敢去嚐試、不要畏懼在人群中站出來,那麼,我也應該要表現出這樣的一面給他看,讓他了解這沒有什麼可怕的,所以我也會督促自己站出來。

所以我覺得,孩子的存在,也是一種讓彼此都變得更好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屁啦屁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