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了《沒有學校的日子》,感覺有點噁心想吐。

倒不是說內容有什麼特別奇怪的地方,這個作者似乎是常年不在台灣,在世界各地漂泊流浪旅行,打工旅行、打工旅行。對於這樣的生活型態,一方面感到佩服,一方面又感到懷疑。

感覺上她是逃離了台灣,逃離什麼呢?似乎是無窮盡的規則規矩?教條式的教育?又或是人際關係? 在生活中,總會遇上一些這樣生活型態的人,不知道如何具體定義,但就是會把某些想法或行為的人歸納成同一類:不太在乎別人的想法、自由而大膽、討厭一切規範、自以為是。這樣的人,在我的心中,被歸類於怪人的成份應該是會多一點吧。

看完阿德勒的書後,覺得這樣的人,可能是很有勇氣活出自己的人吧。雖然我理論上可以接受這樣的想法,但實際上還是很難調整。有時總會覺得,是不是因為別人過著受到拘束的生活,才能讓他們過隨心所慾的生活?有沒有可能別人是因為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制約造就了他們看似獨特的風格。我想說的是:如果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如同他們想要的方式在生活著,這個世界還是他們想要的面貌嗎?

更難理解的是,人,可以沒什麼目標理想,因為我們搞不清自己來到世界上的意義是什麼。在此之外,可能就是努力的活下去就是了。作者也許沒有跟家裡拿錢,但他走走打工走走,很難不讓人想到之後的日子怎麼過?她能夠工作到什麼時候?在那之後要怎麼辦?

當然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他還年輕,年輕是很大的本錢,年輕也是他們覺得現在不作,什麼時候要作的一個重大理由。在還沒被這個世界綁住之前,努力去看看世界的面貌。有天,她要回頭了,時間還不錯晚。何時不算晚?我想沒有人知道吧。

有時會想到三毛,不過感覺不大一樣,這女孩似乎想得多了些,對話也多。

她想的東西,我只能說現在漸漸能體會,只是搞不懂她一個小女孩怎麼就會想到那麼多?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會深究就一切,然後,身陷其中?

不過看到後面,感覺沒什麼新意了,持續在對話,但似乎也沒什麼新發現,所以有點乏,不向現實低頭,感覺就是逃走,逃開無力面對的一切,但要什麼,自己可能也不知道,所以,就算了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沒有學校的日子
    全站熱搜

    屁啦屁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