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 707 - 《隨機騙局》 同一個作者的另一本書。不過我最後看不下去放棄了,但還是記一些筆記:

 

  • 對於圖書館及讀書的概念:讀過的書就變成了自己的知識,所以讀過的書就變成沒有價值的書了。讀了書,增加了知識,但同時應該也增加了對「自己不足的知識」的認知,也就是:知道的越多,未讀之書的陣容也就越加龐大。
  • 平凡世界與極端世界:平凡世界比如人的身高,即便找一個侏儒和一個巨人來比較,身高的倍數總有其限度,不可能有一天出現一組相差10倍的組合出現;然而極端世界如同Bill Gates的財富,他一個人可以佔掉全世界所有財富的相當大部份。又或者世界上書籍的銷售量,前幾名暢銷書的銷量可能就讓後面的書變成長尾裡的侏儒。他之所以提到這個,是要讓我們知道現實世界裡,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是鐘型分佈,幾乎所有的社會事物都來自極端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單一個觀察值就可以不成比例地影響全體(試想要算這個世界的平均所得時,有沒有算 Bill Gates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再想想要算平均身高時,有沒有算 Bill Gates的影響,就知道這兩者差異有多大)。衍生的問題是如果我們沒有體認到這樣的事實,硬是用平凡世界的統計理論來處理極端世界的狀況,那會造成多大的錯誤。
  • 火雞的故事:有一隻火雞,每天都有一個人會在固定的時間餵它。每天,都讓這個火雞更加確信這是它生活中的普遍法則,它一直相信著,直到感恩節,終於發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火雞有辦法從過去的事件了解到明天藏著哪些事嗎? 而我們如何能在(有限的)已知基礎上,去了解(無限的)未知性質? 歸納法最令人擔憂的面向是後向學習。火雞的經驗可能不是沒價值,而是「負價值」,因為它的信心會隨著被餵食次數而升高,它的安全感也一樣隨著升高,可以說在它被宰殺的前一天,是它信心和安全感最高的一刻!
  • 你知道什麼是錯的,遠比你知道什麼是對的,更有信心。有時候,我們無法證明某件事是對的,但可以透過其他方法証明他是錯的。
  • 投保的謬誤:人們在購買保險時會忽略這些高度不可能發生的事件,也就是「對可能的小損失之投保偏好」。造成的代價是:可能性較低但衝擊性更大的事件沒有投保。 這好像是真的,我自己也傾向不為發生性極低的事件付錢...
  • (有時候)你向大家說什麼並不重要,你如何說才重要。只要你不露出沒有信心的馬腳,人類會相信你說的任何話,甚至更支持你。
  • 預測:石器時代的專家如果能預言輪子發明後的世界,那表示他了解輪子的構造及功用,所以他能預言這個東西被發明出來,問題是,他「現在」已經知道輪子這東西了,那輪子為什麼還要在未來才被發明出來?  不過我後來想想,如果真的能作時光旅行之類的話,也許預言者可以看到未來的東西,他也許能描述這東西如何被使用,但他卻缺乏製造這個東西的能力,這樣好像也說得通;但要這麼說,又代表未來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即便有預言者的預言,他還是要發生,不是嗎?這是超乎我們想像力所能想像的狀況,所以,就先這樣吧。
  • 融化的冰塊:1.一個冰塊,想像他接下來融化的狀況,2.一灘冰水,想像他之前的樣子。這兩個的差異在前者為前向過程,因為你大致可以由經驗推導出這個冰塊接下來的狀況。而後者是後溯過程,因為由某個狀況變成目前一攤水的可能路徑太多了,也許是冰塊融化而成的,也有可能是水拿去冰而變成的,搞不好是一攤熱水灑在地上,怕有人燙傷所以有人放了一堆冰塊的結果。以蝴蝶效應來說,我們也許可以說這隻蝴蠂振動翅膀造成北卡羅萊納州的颶風,但要把北卡羅萊納州的颶風倒推回是這隻蝴蝶的影響,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既然如此,在看到歷史事件目前的結果時,又怎麼能確定哪些事情是他主要的影響呢? 經濟上來說,又怎麼憑歷史上的幾個資料點就能算出一個方式,然後說未來會照這個方程式演變下去。
  • 歷史:對於歷史,要知道歷史,而不從中得出結論。盡可能吸收知識,但不要做任何因果連結,不要太努力地去試道向工程,如果做了,不要做偉大的科學聲明。
  • 全球化:全球化創造出連鎖弱點,雖然減少了波動性,產生安定的表象,但他會創造出毀滅性的黑天鵝事件。所以發生金融危機時,變成咵國大企業不能倒,倒了全世界會跟著倒大楣... 銀行集中之後,似乎有金融危機不易發生的效果,但一旦發生危機,其規模就是全球性的重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屁啦屁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